生肖动物百科:兔 一起来看看吧
月中玉兔
印度的十二生肖是12位神的驾兽,兔是伐折罗神的坐骑,排列在宫毗罗神的狮子之后。印度的十二生肖除狮子取代虎、金翅鸟取代鸡之外,全与中国十二生肖相同。越南十二生肖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但流传过程中兔子变成了猫。十之八九是他们将“卯兔”的“卯”误当做了猫,。所以他们每逢兔年过猫年。
兔子性情温和惹人怜爱,因而也就难以神化,所以有关兔子的神话不太多。然而在中国的神话中,兔子还是占有极重要的一席之地。在繁星闪烁的夜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那轮明月。它与太阳交替出现,将24小时划分为夜与昼。日月运行轨迹季节性的变化,月亮从盈到亏、再从亏到盈的轮回,指导了古人农耕文化和天文历算的发展。太阳的黑子与月亮的阴影,使古人产生许多联想。他们认为太阳是一只3足的金色乌鸦,而月亮里有一只总在捣制长生不老药的玉兔。
西晋哲学家、文学家傅玄(217-278)在《拟天问》中发问:“月中何有?玉兔捣药。”从此,后世常把月亮称为玉兔、兔轮、兔魂,正像金乌是太阳的化身,兔子也就成了月亮的代表。古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概念就是从每天的“兔走乌飞”中得到的。有趣的是古希腊人的太阳也是一只金乌鸦,而月亮的代表却是猫,他们不大可能借鉴中国神话,也不可能与越南人协商,只能说古代先民在各自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相近的思维方式。
月亮里不止有玉兔,还有美丽的嫦娥和一直在伐桂不止的吴刚,以及一只蟾蜍。
嫦娥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她丈夫后羿的长生不老药,飞升到寂寞的月宫成了永久的居民。唐代诗人李商隐(约813-约858)曾为之叹惋:“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虽然成了月亮的主人,却永远失去了爱情。
吴刚是学仙而意志不坚定者,被罚在月宫砍伐一株永远伐不倒的桂树。这与古希腊传说中的西西弗斯的石头永远推不上山顶一样,是没有尽头的惩罚。
在晴朗的夜晚,中国的老祖母们总喜欢指点着月亮,给孩子们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而月亮上的阴影隐隐绰绰似人似兔似树,似乎也在印证着老祖母们的说法。虽然天文望远镜已证明那不过是月球表面的寰形山脉,阿波罗飞船的登月者们也证明了月球上没有任何生灵。老祖母们仍然年复一年地坚持着那些美丽的传说,并且让兔子成为月亮永久的注册标志。
民间“兔儿爷”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是与月亮也就是与兔子密切相关的传统节日。
在中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这是因为人们在农耕文化发展过程中,认识到季节的重要性,故很早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习俗。古人发现“月到中秋分外明”,所以在公元1世纪后又从祭月、拜月发展到赏月,但未固定在哪一天。8世纪后中秋节成型,八月十五在秋季正中,故称中秋。此时正是桂花飘香之际,人们面对人间桂,联想月中桂,于是在赏月、拜月之外又添了赏桂的习俗。最迟在9世纪,吃月饼的中秋习俗已经出现。到这一天,许多在外宦游、经商、求学的人都纷纷赶回家中,为了在中秋之夜阖家团圆,吃饼观月赏桂,叙天伦之乐。
中秋明月,普照九州,不管是皇帝的琼官,还是穷人的茅屋,一视同仁。但是有时阴云蔽月,就有点煞风景了。古人认为,中秋无月兔不孕、蚌不胎、荞麦不实;中秋有月,是岁多珠。中秋有没有月亮关系到一年的经济收入,所以八月十五这一天中国人通常也要渡过一个不眠之夜。
中秋夜祭月、拜月是一个重要的日程,然而很久以前就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规矩,这是因为月亮以及月中玉兔对于女性具有特殊意义。女人拜月,未婚的祈求月神赐予佳偶,已婚的则向玉兔祈求多子之福。
旧时传说八月十五是月亮娘娘的生日,月亮娘娘主人间婚姻,未婚男女常常在月下海誓山盟,似乎就算入了婚姻保险。姑娘们拜月是对未来幸福的憧憬,至于月亮娘娘自己尚且孤家寡人,何以能保佑别人的爱情,就没有人深究了。
玉兔作为月神,兼有生殖神的功能。兔子是繁殖能力极强的哺乳类动物,所以崇尚“多子多福”的中国人认定兔神掌管生殖。江浙一带有“走月亮”的风俗,中秋前后的夜晚,妇女皆盛妆出游,笙歌彻夜。今日苏州民俗博物馆中,尚有表现“走月亮”习俗的一组大型群雕可作佐证。走月亮时有“走三桥”的内容,桥连结两岸,象征婴儿由彼岸到此岸越过阴阳界的降生过程。走月亮实际上还是起源于生殖崇拜。中秋节有那么多与女人有关的内容,因而是妇女最活跃的日子,以至旧时有“女儿节”之说。
拜月时少不得要拜兔神,据《帝京景物略》所说,明代中秋时节祭月,除祭果饼必需外,还要到纸店买月光纸,这里所说的“月光纸”,就是纸神马,即“月光马儿”。《燕京岁时记》说:“京师谓神像为神马儿,不敢斥言神也”。当然,买也应说为“请”。这月光马儿,上部绘太阴星君,下部绘月宫桂殿及捣药的兔儿爷,彩画贴金,辉煌耀目。请回家后于月出方位祭拜,祭毕焚之。
1644年后,清朝的京城里常有人抟黄土作兔形,涂以各种油彩出售,这便是后来风行北方的“兔儿爷”的前身。关于兔儿爷,《燕京岁时记》也有记载。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店也有出售的。关于兔儿爷,《燕京岁时记》也有记载。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最常见的是兔儿爷骑虎。大的高1米有余,小的10厘米左右。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还有人做兔儿奶奶,为兔儿爷配对,衣着与兔儿爷对应。
兔儿爷虽为祭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现在50岁以上的中国人可能还记得小时见过的兔头人身的泥偶。国学大师启功先生还提到“有一种一尺大小的玩具,是搭成葡萄架的样子,或者是天棚茶座的样子。架子下有小桌子椅子什么的,好些小小白兔子,都寸来高,兔客人进来坐在桌子一边,兔小二过来给倒水,兔掌柜的在另一边拨算盘。那一屋子里的泥塑小白兔儿全没有穿衣服,耳朵特别长,好玩得很。”实际上这种玩具还有看杂耍的、看庙会的、烧香拜佛的、娶媳妇的、出殡的、办满月的……有的多至百十余众,各有神态。
也许是计划生育的缘故,现代人已不再对月神礼拜甚勤;也许是儿童玩具太多,孩子们的注意焦点过于分散,以至今天已很少见到兔儿爷的踪迹。不过兔儿爷可以不拜,兔肉却不可以乱吃。旧时人云孕妇不可吃兔肉,否则生儿兔唇。虽知是迷信,却也没有哪个女人非要冲破禁忌,谁生孩子不想图个吉利呢?
宋代陶谷《清异录·馔馐》:“犯羹,纯兔。”兔为生肖,属犯,古人称兔肉汤为犯羹。
在汉族有生育忌兔肉的习俗,因为兔子豁嘴,所以孕妇妊娠时禁食兔肉,以免孩子出生时豁嘴。另外还有赠兔画的育儿风俗。画中有六个小孩围着一张桌子,桌上站一手持兔子吉祥图的人,祝受赠的孩子将来生活安宁,步步高升。
古代汉族有“挂兔头”的岁时习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人们用面兔头或面蛇,以竹筒盛雪水,与年幡面具同挂门额上,以示镇邪禳灾。
戏里白兔
古代中国常见的兔子大概是獭兔、鼠兔之类的灰色、黑色的兔子,因而见到白颜色的兔子会有点吃惊。然而兔子其状可爱,其性温顺,绝无凶险之气,故常被视为吉祥之物。古书上说:“赤兔者瑞兽,王者盛德则至。”“白兔,王者敬耆老则见。”就连学识渊博的炼丹家、医药学家、道教理论家葛洪(284-344)都认为“兔寿千岁,五百岁其色白。”估计他老人家见到了一只安哥拉兔,毛长且白,惊奇之余认作了兔寿星。
12世纪的江南流行四大南戏,其中与月亮和兔子有关的就有两出:《拜月亭》、《白兔记》。《拜月亭》正是拜月习俗为戏线的爱情故事;《白兔记》则是由一只白兔引出了一个家庭大团圆。《白》剧取材于民间传说:刘知远家贫,外出投军,妻李三娘在嫌贫爱富的娘家受尽歧视和折磨,生下一子托人送往刘知远处抚养。十余年后,刘已显贵,其子射猎,追踪一白兔而得见李三娘,于是苦尽甘来,一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