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肖 > > 生肖巳蛇杂谈解析

生肖巳蛇杂谈解析

时间:2018年02月22日

  巳属蛇,逢巳年出生的人属蛇。问其属相,可能会有三种回答,或说是蛇,或说是长虫儿的,而更多的人则回答属小龙儿的。

  人们不说属蛇而说属小龙,大概是因为对蛇的厌恶,所谓“毒蛇猛兽”,蛇并非良善之物,故而讳言蛇,而对龙确情有独钟,因龙是神物,万众敬仰,视为“瑞兽”。这中间最为重要的是,蛇与龙的相似性。自然界中有蛇而无龙,龙形象的基调取之于蛇。中国科技史研究者张孟闻在《龙考》中说:“龙是一种未存在过的虚拟动物......其基调是大蛇,尤其接近五步蛇,以其剧毒使人惊恐而被人奉为神物。”不过,以小龙儿代蛇,不管承认与否,多少龙和蛇带点关系。蛇称小龙,不止生肖属相,旧时这方面还有很多迷信风俗。下面让古易方带你看一下关于蛇的趣谈和风俗、习俗。

生肖巳蛇杂谈解析

  其一:

  农历三月五日为惊蛰节,贵州一带民俗忌雷鸣声,否则当年会蛇虫成灾。民谚云:“惊蛰有雷鸣,虫蛇多成群。”

  其二:

  印度各地举行蛇节的方式与时间不尽相同。一连串的节庆中较为盛大的当属在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桑伽利市的雪拉莱城所举行的印度蛇节,举行时间是7月到8月间的第15天。据说这个小城是全世界蛇最多的地方。关于庆典的传说:有位农夫在耕作时,不慎杀了条小蛇,母蛇为了报复,来到农夫家中,只见农夫的大女儿正在虔诚地膜拜蛇神Naga,母蛇受其诚心感动,决定放过农人一家,并答应庇佑这一家人。每年8月份的蛇节,雪拉莱的市民不分男女老少,统统会不约而同到郊外去捕一次蛇,他们将捕来的蛇集中放置到一座古老的庙宇里“囤积”。吃过晚饭后,他们就会来到庙宇里,争先恐后徒手捉起一条蛇或数条蛇,步出庙宇外开始尽情狂欢,与蛇共舞。尽管众多人会被蛇咬伤、缠伤,但他们却引以为自豪。这些人认为,被蛇咬、缠了预兆着今生今世无灾无病。人们沐浴后用泥巴和牛粪分别在木头及墙壁上画上蛇的图像,献给印度教神话中的巨蟒,并在蛇洞旁倒上牛奶,献上米制的甜点。刚出嫁的女儿也会在庆典举行时,回到娘家与家人团聚

  其三:

  福建平和县文峰镇三平村一带生长着一种黑色无毒蛇,小的一尺多长。当地群众把蛇当做保佑家居平安的神物,尊称蛇为“侍者公”。他们认为家里有蛇是吉祥的象征,蛇越多越吉利,因此,这里的群众是禁止打蛇的。于千百年来蛇与人类共处,出现了蛇不怕人,人不怕蛇的现象。人在床上睡,蛇在床下爬,是司空见惯的事,人们毫无“后顾之忧”,照样安稳睡觉。有时蛇会钻进被窝,蜷曲在主人的脚旁。有的人夜间不小心踩住蛇尾,被蛇咬上一口,也是一笑了之,决不进行报复。相传在一千一百多年以前,这里的深山密林之中,经常有蛇妖捣乱,危害群众。到了唐代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僧人杨义中使用法力制服了蛇妖,从此蛇妖改邪归正,成为杨义中和尚的随从侍者。另一种说法是,福建古代居住的闽越族,是以蛇为“图腾”加以崇拜的,三平村崇蛇也是一种遗风。

  其四:

  福建闽南一带由于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各类蛇繁衍生息。若在家中发现蛇,是不能打死的,人们认为蛇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进了谁家,就预示谁家居信平安。要是在路边发现几条蛇盘在一起,就要赶揪掉身上的某一颗纽扣丢去表示忏悔,然后走开,当作没有看到。据说这是蛇交配,观者为大逆不道。福建闽北最南端的樟湖是千年古镇,地灵人杰,且民风质朴豪爽,群落性文化积淀深厚,至今仍遗留许多古迹和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如蛇王庙、万寿塔、上塘庵古戏台、苍峡摩崖石刻、商周遗址等古迹。元宵迎蛇灯、七月赛蛇神、端午赛龙舟等民俗活动。樟湖崇蛇民俗活动源于明代,千百年的传承和发扬,已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体系,堪称独一无二的民俗“活化石”。樟湖蛇灯别具一格,用色纸糊扎的巨型三角形扁蛇头活灵活现,两眼炯炯,闪着绿光,血盆大口中吐着火焰般的蛇信,红红颤颤。更有特色的是蛇身,那是由一块块2米长的木板和造型各异、精心制作的3盏大花灯组成,灯内燃有红烛,每块灯板代表一户人家,花灯上有各种剪纸贴成的吉祥图案,表明每户人家的祈求和心愿。游行队伍人手一灯板,衔接成有几百人、长三四里路的蛇身。入夜时分,“长蛇阵”在礼仪队的引导和锣鼓鞭炮声中,犹如一条长长的火蛇腾跃在夜空,极为壮观。

  其五:

  粤人食蛇,是从古越族的先民中遗传下来的一种饮食习惯。但尽管如此,广州人吃蛇却是清末民初才重新普遍起来,这大约与全市最早的蛇餐店——蛇王满的开设有很大关系。因为不少人虽然爱吃蛇,但不敢杀蛇,更不懂如何烹蛇。蛇王满蛇店1855年在广州开设第一间专营蛇业的店,收购各地和省外蛇货,以制造蛇胆陈皮末、三蛇酒,但蛇肉难以找到出路,只好熬成大锅汤出售。由于食法单调,少人问津。后来将蛇拆骨撕肉,加入鸡肉丝、火腿丝、猪肉丝、冬菇、木耳、马蹄等作配料,熬成蛇羹,店内摆上几张木台,专供顾客尝试。由于配制得当,美味可口,食客逐渐增多。“蛇王满”的三蛇羹不久就驰誉全广州。此后,广州著名酒家大三元、南园、北园等,都群起仿效。每年秋冬季节,就把三蛇羹作为名菜,广招食客。

  其六:

  蛇蜕皮又称"蛇脱壳",是旧时汉族民间信奉的凶兆之一,流布于贵州都匀、安顺、贵阳等地。俗信看见蛇脱皮是一种凶兆,也就是民谚所云"见到蛇脱皮,不死也脱皮,"逢春季尤甚。

  祭蛇树亦称"祭蛇神"。旧时德昂族祭祀风俗,流行于云南保山潞江坝地区。该民族认为蛇神能保佑耕畜,故每年举行一次祭祀活动,时在夏历十二月二十日。人们通常在村寨周围选择一株较大的树作为祭神之处,称为"蛇树"。"蛇树"四周砌以围墙,路人须绕行不得靠近,并严禁砍伐。相传古时候有一个老妈妈,砍了蛇树上的一根树枝拿回家烧火,到夜里,蛇神找上门来,扭歪了她的脖子。从此,谁也不敢走近"蛇树",不敢砍伐,并形成了祭蛇树的风俗。祭祀时,全寨不干农活,人们沐浴后,集体举行素祭。参加祭祀者要身净衣洁,各自带点粉丝、豆腐、青菜之类,并带牛笼头一副、长刀一把,挂在蛇树上,佛爷念经,众人跪拜,祈求蛇神保佑全寨清吉平安、六畜兴旺。蛇盘盘亦称"蛇婆婆",汉族民间传统食品,面食的一种,流行于山西、陕西等地。用发酵的白面盘成蛇状,头部用两粒高梁当眼睛,嘴里含一枚铜钱。钱为财,蛇为绳,取发财致富之意。

  其七:

  广州人现在吃蛇,比起以前来,已有很大发展,除了三蛇羹外,还有炒蛇丝、蛇汤、酿蛇脯、炒蛇皮等,有一百多个品种。如再配以各种猫、鸡、鲍、参、水鱼、山瑞等山珍海味,可做出千变万化的丰富蛇宴。勇敢者可吃显形蛇肉,即可以在盘中看到蛇的完整的原形;隐形的吃法,吃完了还不知是蛇。现场杀三蛇胆配酒,在广州的酒楼食肆里更令人叹为观止。席间,一个师傅提着一个笼子,里面装着三条活蛇,一条是眼镜蛇,一条是金环蛇,一条是“过树榕”,师傅随手抓起一条,左手捏着蛇头,一脚踩着蛇尾,在蛇腹中按一下,用小刀划开一个小口,轻轻地挤出一粒如菩提子般大小的蛇胆,放在白色的小碟里,接着把三颗碧绿晶莹、带着温热的蛇胆剪破,倒入一个盛着米酒的瓶子内拌匀,然后分给席上每人小半杯品尝。蛇胆酒甘凉,没有苦味。蛇胆若制成干胆,可保存一年。食用前用剪刀剪开,泡入开水或酒中隔水蒸数分钟,有驱风活络、活血行气、镇咳止喘的功效。

回到顶部